中新網北京9月17日(記者 闞楓 陳伊昕)中國社科院17日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僅憑行政手段,尤其是戶籍管理及社會保障來控制人口,並不會從實質上解決人口向特大城市遷移的問題,而僅僅是人為降低了外來人員的社會福利。”
  這份由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發佈的報告,全稱為《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7》,聚焦中國特大城市治理的諸多難題。藍皮書指出,當前中國特大城市面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二元結構加劇、空氣質量較差、交通擁堵嚴重、房價快速上漲、城市脆弱性突出等方面。
  特大城市“行政限人”難阻人口涌入 應由控變疏
  在中國的城市化過程中,人口快速增長及增長規模過大是引發各種大城市病癥的重要原因,因此,人口治理是特大城市功能疏解的重要一環。但是,這份藍皮書對一些城市僅憑行政手段而控制城市規模的方式提出了質疑。
  “如果僅僅通過行政手段,尤其是戶籍管理及社會保障的卡口來控制人口,並不會從實質上解決人口向特大城市遷移的問題,而僅僅是人為降低了外來人員的社會福利。”
  藍皮書以北京市為例指出,在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下,從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10年間北京常住人口從1400萬增長到2000萬,“這說明僅僅通過行政手段的嚴控並不會起到明顯的作用。”
  “人口的規模聚集並不一定就意味著‘大城市病’的產生。”藍皮書稱,和其他生產要素一樣,人口的流動有著自身的經濟規律,應通過科學規劃,減少人口流動的不便和障礙。
  藍皮書建議,要疏堵結合,變堵為疏,逐步通過市場調控、信息公開、教育培養、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實現從人口控制向人口疏導的轉變。要從制度上逐步填補政策上的空白,以解決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的公平分配,以及外來人口的融入問題。
  此外,要在科學、合理規劃的前提下,加強特大城市及周邊功能遷入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及管理水平,切實改善特大城市與周邊地區居民的生活質量。
  中國汽車保有量或達4億輛 大城市“車路矛盾”將加劇
  作為一個流動的空間,汽車與固定的住房,形成對應的人類活動的兩個空間,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行”的問題也自然成為民眾關心的焦點。
  這份藍皮書指出,目前中國汽車保有量為1.3億輛,平均10人擁有1輛汽車,這其中包括貨車、客車等,因此小汽車擁有量更低。
  “按照小康生活每個家庭擁有1量小汽車標準,汽車保有量至少還需再新增兩倍,達到4億輛。現汽車年產量為2000萬輛,按照小汽車平均使用10年計,現有產量仍需翻番,這其中尚未考慮出口外銷量。”
  報告指出,可以預見,隨著中國城鎮化推進和人口大城市化趨向凸顯,以及新農村建設,城鄉汽車需求量仍將繼續增大,而同期城鎮規模至多還會在現有基礎上擴增50%,因此車與路的矛盾會進一步加劇。
  “在路與車的矛盾上,企圖從提高道路供給方面來尋求平衡點是徒勞的,必須明確從需求側來考慮解決。”報告稱,對大城市來說,毫不動搖地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建立健全的公交體系乃大勢所趨。而家庭小汽車只能是改善出行條件的“奢侈品”和“應急品”,這已被國際先例所證實。
  中國特大城市空氣質量全球排名靠後 治霾刻不容緩
  “空氣質量問題是當前中國特大城市發展面臨的最嚴重最普遍的生態環境問題。”在談及中國大城市的環境問題時,這份報告重點分析了中國特大城市面臨的霧霾問題。
  藍皮書援引世界衛生組織2011年公佈的全球91個國家1099個城市的PM10監測數據,中國32個特大城市(主要是直轄市或省會城市)平均PM10濃度為97微克/立方米(排在第76位),中國特大城市的空氣質量屬於最差的城市行列。其中,中國的“北上廣”三地的PM10排名都在第960位之後,北京為更是排在第1035位。
  此外,報告稱,從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38個國家576個城市PM2.5的平均濃度,均遠低於中國2013年監測的74個城市的平均水平,除了蒙古、馬達加斯加與中國的水平比較接近外,有33個國家的PM2.5年均濃度不到中國74個城市平均水平的一半。
  對於,藍皮書建議,中國的特大城市必須加快優化產業結構,降低重工業比重,特別應將石化、建材、傢具、水泥和化工等重污染企業搬遷出特大城市,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可從源頭上大幅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量。
  此外,要加強環保執法監管力度,推進環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推進大城市油品升級,實現區域合作的多方共贏、共同發展,推動治霾聯防聯控。(完)  (原標題:社科院報告把脈大城市病:“行政限人”難阻人口涌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y09cyqws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